•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 三甲 一期 药物备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原南京军区总医院),是1998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卫药发【1998】第29号文件成立,是国家CFDA首批认定的机构之一 。2020年8月原南京军区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原八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融合成新的东部战区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对机构成员进行了调整(院卫〔2020〕48号),且根据国家药监局(药监综药注【2019】100号)文件要求在国家药监局平台进行了备案,备案号:药临床机构备字2020000569。现CFDA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备案专业有16个,包括肾脏、呼吸、神内、消化、内分泌、心内、普外、放射诊断科、眼科、肿瘤、肝病、生殖、泌外、重症、胸外、I期临床研究室(生物等效性试验)、I期药物临床试验。

 

展开
 
 
护理部成功举办首届护士临床技能监考官选拔赛
近日,为进一步健全临床护理技能监考人员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精的监考队伍,首届东部战区总医院护理临床技能监考官选拔赛在肾脏科大楼6楼临床能力训练中心举行,比赛由护理部教育培训委员会承办。       经科室推荐及个人自愿参加等方式,共计177名人员报名,经教育培训委员会资质审核,最终确定158人参加此次临床技能监考官选拔赛。本次选拔赛考核有必考项和抽考项两部分,参与选拔的护理人员从服务平台预约场次,按时间节点现场抽签考核。       考核当日,现场井然有序。监考官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对照评分表进行现场评分。参与选拔的护理人员精心准备,沉着冷静,以严谨、规范、娴熟的操作水平,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应变能力,将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人文关怀充分展示。       经过两日的考核,77名护士被聘为护理部教育培训委员会临床技能操作监考官,34名护士被聘为护理部教育培训委员会实习护生临床技能操作监考官,聘期为两年。       本次临床护理技能监考官选拔赛的成功举办,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既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技能考核监考业务水平,也为后期提高全院临床护理实践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东部战区总医院开展学雷锋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巡回医疗服务活动
姓军为兵,仁爱为民。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牢记宗旨、履行使命。       今年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东部战区总医院组织开展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学雷锋巡回医疗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医院党委高度重视,院长何子安、政委王强在立足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下,充分审定活动方案,机关密切配合,详细了解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健康需求,各科室结合优势,着眼驻地官兵群众健康需求,全方位开展立体式学雷锋活动掀起了开展学雷锋活动热潮。       “新时代官兵学习雷锋精神,要彰显时代精神,顺应时代要求。”该院领导介绍,今年医院开展学雷锋“三进”系列巡诊活动,就是通过引导大家立足岗位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用实实在在的作为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义诊的专家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奋发向上、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当好新时代人民军医,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第一站:进军       3月4日下午,医院何子安院长、王强政委率领普通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疼痛科肾脏病科、骨科以及口腔科科等20余名专家来陆航某旅开展健康查体、疾病咨询、指导用药活动,并围绕训练伤、常见病、心理健康进行授课辅导,并与该旅官兵就如何进一步搞好为兵服务工作保障官兵健康座谈交流,让“零距离”服务成为“学雷锋”教育大课堂。       听说东总的大咖专家们都来了,官兵们早早排成了长队。医疗队员们一下车,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医疗服务中。消化内科专家针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官兵,制定规范治疗方案;骨科专家的面前排起了长龙,他们一一耐心诊断,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另一边,药剂科专家现场发放常用药物、进行药物指导;军队伤病员管理科现场发放官兵满足度调查问卷,了解掌握官兵需求;疾病预防控制科专家还来到食堂、重点执勤岗位等位进行卫生指导。       “有你们做我们的后盾,我们很放心。”部队官兵们动情地说道。“官兵扎根基层献身使命,是一个个‘活雷锋’。为官兵健康服务就是我们学雷锋最实在最生动的写照。”专家医疗队员深有感触地说。当天,旅官兵还集中为医院血库献血,累计献血量达到72000毫升。       4日上午,医院还派出医疗队来到陆军防化某旅,组织义诊、新政解读、赠送防疫物资等活动。为做好服务保障,伤病员管理科详细征询官兵的健康需求,多次与防化旅协商对接,梳理活动流程,确定活动内容分为科普讲座、现场义诊和专家巡诊等多个部分。       第二站:进社区       初春的南京梅园,春光、春风和社区里的老人们热情相拥。春意无处不在。3月2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雷锋医疗队”的队员们带着医药箱来到这里,为社区群众开展健康义诊。       “40年来,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事,使医疗队在梅园居民中有口皆碑。”下午2点,“雷锋医疗队”像走进自家门,刚到社区服务站,社区里面的老人们就乐呵呵围了上来,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不一会儿,来自医院肾脏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营养科等10余个科室的专家教授在广场一字排开,为社区及周边居民开展诊治、解读体检报告、健康宣教咨询,并免费为他们发放常用药品。        “我也算半个梅园人!”定期到梅园社区看望,已经成为门诊护士严璐生活中的一部分。她领着专家们,熟悉的穿过胡同,来到吴义和老人家中。今年82岁的吴老,患有多种老年病,其中慢性肾病最为严重。详细了解治疗过程后,肾脏病科葛永纯副主任医师针对老人病情进行专业指导,并现场联系住院,开通绿色通道。       “你们一来就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在有着51年党龄的退役军人何双牛家中,门诊部王桂玲总护士长了解到老人长期留置胃管,考虑到护理重要性,当场安排护士做好上门服务。       在梅园社区服务站,精神心理科苑小历主任还围绕“阿尔茨海默病”为老人们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照亮老人们的内心。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衰老的自然组成部分,但存在着很多误解,面对老人们的焦虑甚至恐慌,苑小历主任引导大家“可以像谈论感冒一样谈论这种病症”。       “这是一件40年还没做完的好事。”说起医疗队的爱心,梅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陆生兰感慨,“‘雷锋医疗队’定期送医送药,送来了关怀,送来了温暖。”望着这群忙得不亦乐乎的“雷锋”,居民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社区老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好,真好!”       第三站:进校园       医院抽组专家医疗队分别来到三八保育院和北京东路小学,开展“零距离”义诊活动,送医、送药、送健康,让师生们感受到强烈的“暖流”。       在三八保育院,来自妇科、中医科、骨科、口腔科、儿科、眼科等科室专家来到三八保育院,热情接诊。儿科、眼科专家细心为孩子进行巡诊,各科专家还为教职工们进行点对点的疾病咨询解答。义诊结束后,医护人员对每个班级幼儿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向幼儿园进行了重点反馈和指导。专家们还为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开展和膳食营养搭配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北京东路小学,内分泌科、心胸外科、健康医学科、妇产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骨科、神经内科等十余个科室专家组建医疗团队,现场为该校师生开展诊治、解读体检报告、健康宣教咨询、发放常用药物及宣传手册。义诊活动中,药剂科专家现场为大家发放免费药品,解释用药注意事项;超声诊断科专家为老师们开展超声检查;感染管理科还走进学校直播间,现场为师生演示正确佩戴口罩和规范洗手法,增强师生自我预防疾病的能力。       义诊的专家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奋发向上、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当好新时代人民军医,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弘扬雷锋精神 守护百姓健康 ——东总淮安医疗区开展“学雷锋”义诊活动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学雷锋月”活动的开展,3月2日上午,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联合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府开展“雷锋月”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关爱驻地百姓健康,践行雷锋精神。此次义诊淮安医疗区派出由骨科、普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专家及医护人员组成的义诊小队,为驻地居民提供免费义诊服务。       义诊现场,专家对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以及急救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为居民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心肺听诊等身体检查项目,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咨询及宣教,普及“三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为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提出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并为有需要的居民赠送药品。现场共计为居民免费检查约300人次,提供咨询解答约100人次。       本次“学雷锋”义诊活动为驻地居民搭建了一个就近就医的平台,同时也展现了淮安医疗区医护人员的良好风范,体现了医疗区服务人民群众、关爱居民健康的医者情怀,推动了医疗区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树新风氛围,弘扬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       医疗区副主任何秀芝表示,此次义诊活动不仅提高了驻地居民健康意识,也提升了淮安医疗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了驻地居民的满意度,旨在引导医疗区全体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用实际行动为驻地百姓服务,使驻地百姓切实感受到军队医院的温暖。
谁家玉笛报新生,情绕东总杏林间——六旬老人罹患肺癌,如何在东总重获新生
2021年7月中旬的一天,六旬出头的老杨偶然发现自己出现痰中带血,家人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带他至当地医院进行检查,胸部CT提示情况较糟,结合气管镜病理诊断为肺鳞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当地医生考虑到患者病变位置靠近肺门,认为难以手术,建议选择内科治疗。 仍抱有一丝希望的老杨和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我院心胸外科申翼主任团队。主刀过无数疑难手术的申翼主任看到老杨的影像资料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如果直接手术切除肿瘤,很可能出现残留,效果欠佳,但相关检查显示患者没有远处转移的迹象,仍旧有手术希望。”这时,申翼主任当机立断:“马上请呼吸内科会诊!通过新辅助治疗,待肿瘤及淋巴结退缩后手术,达到提升手术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经了解,我院心胸外科、呼吸内科在III期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东总经验”。大量被其他医院判定为“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在经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后,重获手术机会,并取得了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效果。   呼吸内科苏欣主任医师会诊后认为,患者具备新辅助治疗指征,经过完善各项检验指标,确立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但患者老杨由于对自己的病情不够了解,因而难以接受内科治疗方案。经过苏欣主任耐心解释、反复沟通,终于让老杨充分认识到了治疗意义,并且认可了治疗方案。两个周期的治疗按计划顺利完成,老杨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自我感觉良好。 2021年9月底,老杨复查胸部CT显示病灶较之前明显退缩,具备了手术条件。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老杨自己也重获了信心,积极配合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申翼主任带领强勇副主任医师及医疗组各位医生进行了细致的术前准备,并设计了微创手术方案。申翼主任综合分析病情后认为,患者虽然具备了手术条件,但仍需迈过两道难关:一是患者肿瘤及淋巴结靠近肺门,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坏死、血管增生、疤痕形成,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手术难度,术中必须精细操作降低出血风险,甚至需要中转开胸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二是30年烟龄造成患者肺气肿、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气道分泌物增多,而手术切除右上肺叶势必造成肺功能损失,必须减少术中损伤、实施术后快速康复,降低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风险。 有惊无险,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手术过程中,申翼主任、强勇副主任医师齐上阵,确保以最顶尖的医疗力量、最精湛的医疗技术为老杨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娴熟的腔镜技术进行精细操作,最终手术顺利完成。从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老杨,顺利跨越了第一道难关,积极配合进行术后康复。但在术后当天,强勇副主任医师发现老杨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现象、并伴有脉氧指标下降。强勇副主任医师推断:“很可能是出现了痰堵的情况,最好马上进行床边气管镜吸痰,不能耽搁治疗时机!”随后,影像学检查验证了这一结论。在气管镜下吸出将近20cm的痰栓后,老杨觉得自己“气够用了”、“能顺畅呼吸了”。 经过一系列术后康复工作,老杨顺利出院,出院前他得到一个好消息: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呈坏死表现,达到了完全缓解。这意味着,新辅助治疗方案对于老杨的肿瘤是非常有效的,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在微创这一先进手术方式的加持下,术后一个月的老杨恢复神速,身体状态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奏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来表达自己对抗病魔的信心、决心,也表达对心胸外科、呼吸内科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感激之情。看到这一感人至深的场景,申翼主任动情地说道:“呼吸科的新辅助化疗+免疫联合治疗,创造了IIIa期肺癌手术根治的机会,老杨不乏功底但中气稍欠的演奏,打动了我们,温暖了冬阳,温柔了整个世界!”